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凯德接着说道:“所以伱们要好好学习,未来为东非制造自己的拖拉机,让这种昂贵且笨重的家伙能够便宜和小型化,未来为东非做贡献。”
“啊!凯德叔叔,不讨论学习,我们还是好朋友。”
怨不得第二中学的学生抱怨,东非虽说不歧视实科中学,但是不得不承认,实科中学的生源很差,大部分都是文理中学挑剩下的。
姆贝亚市第一中学就是文理中学,在中考时,第一中学的录取的最后一名,也比第二中学要高。
双方的差距还体现在高考录取率上,实科中学也可以参加高考,但是录取名额只有的十分之一左右。
当然,东非高考并不是唯一出路,东非还有一种举荐式考试,由各个学校推荐优异学生参加特殊考试,但是说到底还是看成绩说话,有些像前世的各种竞赛。
所以第二中学的学生可以肯定在小学时代一定是中游水准,到了中学时代,配合东非的教育水平,学习能力好的是少数。
至于为什么是中游水准,那是因为还有第三中学垫底,第三中学和第二中学一样是实科中学,但是师资力量远不如第二中学,更无法和第一中学比较,这一点,如果把实科中学简单理解成前世的中专就好理解了,不过恩斯特前世是高中数量多于中专,而在东非则是实科中学数量多于文理中学。
不过即便是文理中学,想上大学也不容易,东非大学数量极其少,和东非中学数量相当不匹配,毕竟东非中学已经纳入义务制教育范畴,也就是说东非的学生都有机会且有义务上中学,而大学则不是这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过这一点恩斯特完全不担心,中学水平足够东非的学生毕业后独闯天下了,毕竟这个时代中学学历就算高学历人才。
恩斯特甚至觉得再过几年,东非过剩的中学学历人数(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很有可能外溢到德奥两国,就像前世远东帝国留学生外溢欧美国家一样。
俗话说知识就是力量,尤其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德国,其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相当旺盛的。
东非中学生如果参加德国工厂的招聘,那绝对相当有优势,虽然东非因为普及中学教育导致整体教学质量非常差,但是上过中学的总比上过小学的就业形势强的多。
只不过在于学生毕业后,对就业的心理预期了,中学生在德国工厂内怎么说也能混个管理层。
所以说东非的教育体系和全世界都是脱节的,可能欧美的高等教育水平远超东非,小学教育东非也赶不上德奥两国水准,但是中学教育东非完全可以以量取胜。
这样做的后果也就是前期东非中学教育造成过剩,毕竟上升通道狭窄,能上大学的是极少数,可能中学毕业后和父辈从事一样的工作,甚至进厂打螺丝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务农,因为东非只是一个农业国。
同时东非前期要担负巨大的教育支出,这也是恩斯特不着急把黑人打包送走的原因,恩斯特需要黑人替东非承担起这部分成本。
好处则会在未来体现出来,首先就是未来东非整体国民素质一定会远超其他国家,东非的中学生放在这个时代文盲遍地的远东帝国,那绝对是高级人才,放在欧美也不差。
其次是未来东非的工业一定会爆发式增长,毕竟人才已经开始积累,而工业发展的同时,对学历要求也大大提升,现在小学学历就可以满足时代需求,但是总有一天小学学历会贬值。
恩斯特认为德意志普及义务教育,使得德国发展如此耀眼,后来苏联走的也是这条道路,所以东非只是在这些国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本章完)
一觉醒来。洛青舟成了大炎帝国成国府洛家的一个小小庶子。为帮洛家二公子悔婚,洛青舟被迫入赘,娶了一个据说不会说话不会笑的傻子新娘。直到拜完天地,洞房花烛夜后,他才突然发现我家娘子,不对劲!岂止娘子不对劲,就连娘子身边的两个小侍女和秦府其他人,都不对劲!大侍女甜美娇俏爱撩人,声如百灵鸟小侍女冷若冰雪杀气重,出剑...
魂穿平行时空的八十年代,意外成为一名隐居深山的少年修士!为探寻修行之玄妙,混迹世俗历练红尘,以见证者的眼光,亲历者的心态,普通人的身份,一步步践行着‘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最后成为逍遥人间的真隐士!...
武德七年。轰动大唐的太子李建成与并州杨文干密谋谋反一案,以一个李世民怎么也想不到的结局收场。太极殿上的那把龙椅似乎越来越遥远了。救贫先生,你看我此生,还能更进一步吗?李世民目中带着渴望之色,望着徐风雷。徐风雷微微一笑,伸出手掌道∶若殿下独自打拼,胜负在五五之数。若先生帮我呢?李世民一脸期待,我愿奉先生...
2002年有三件大事,第一件是上海获得了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第二件事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第三件事是陆海川失恋了。陆海川经过调岗,要离开熟悉的家乡小镇。...
走一步,看两部,谋三步,在步步惊心的官场,如何披荆斩棘,红颜相伴,看一个亦步亦趋的基层青年,如何一步步打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认识了小半年的美女邻居突然问他要不要在一起刘信安思考了短暂的几秒后笑着点头可几天后,她却突然消失之后又突然在电视机里出现刘信安感情我那喜欢白给的女朋友还是个大明星?...